诸侯快讯ok1133_诸侯快讯手机版

首页 > 企业文化 > 文化园地 > 正文
【开卷有益】做个园丁,看着花儿成长——读《园丁与木匠》有感
2025-06-06 点击:60

“在现代教养模式中,我们更多的就像是个木匠,使用各种材料模具,最终做出一件“标准”的木工品……而园丁是需要大汗淋漓地付出,疲于耕地、辛苦施肥,而最终的结果和快乐却是花园逃离我们控制之后发生的事……”《园丁与木匠》的作者艾莉森·高普尼克,是牛津大学心理学博士。与其他育儿书籍不同之处在于:这是一本从生物演化角度关于教育的人生哲学。“无用为大用,以道驭术”。它指出这个时代养育中遇到的困惑,它不会给予你“标准答案”,但会点醒身在迷途的我们。其实,人一生都在探索,人和其他动植物一样都是生灵,都存在于一个大的生态系统,了解了大自然对我们了解自己很重要,而对教育的认知,升华到了“哲学”的层面。

木匠是什么?木匠是一种工作,是根据我的想法、品味、技术、蓝图,制造一个桌子、一个椅子或者一个书架出来。无论你的成品是桌子、椅子、书架,它的优劣是可以用来判断木匠的好坏。木匠式的育儿也一样,原材料就是你的孩子,你觉得只要你足够努力,技术和专业过硬,你的作品就会是一个聪明、成功、幸福的大人。然而,事实上,为人父母,不是工作,不是木匠做桌子,重要的不是技巧;为人父母,更应该像园丁种花,其本质是爱。这种爱的目的,是给予他们成长所需要的一个安全、温暖、自由的环境,使孩子成为一个独一无二的自己。

真正的园丁在种东西的时候,不是想着要种出最大的西红柿,或者最美的兰花,他创造的是一个生态系统,各种植物可以在里面共同生长,只要你保证土壤丰饶、空间安全,花花草草就能以各种你预料不到的方式自行应对环境的变化。父母的任务就是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,让孩子尽可能的探索,试错,变复杂,以更好的适应未来的不确定性。

成为母亲之后,育儿就成为了生活的主旋律,从新手妈妈的无措,到面对一次次的分离焦虑,到见证孩子一段段的成长,同时也收获了自身的成长。《园丁与木匠》告诉我们,孩子的成长,土壤比工具更重要,而园丁式的父母更像是一种状态和心态,孩子就像是让你二次成长的镜子,不断地看见自己,反思自己,改变自己。如果我们能将焦点从对孩子,转向自己,刀刃向内,树立榜样,或许能够成就更好的孩子和自己。让我们做个园丁,看着花儿肆意生长。

(明日控股 俞涛)